比地logo 资讯中心
搜索图片

为什么中标业绩作假行为屡禁不止?

比地招标网 2021-10-14 888

目前,仍有部分投标人为了中标不惜采取业绩作假手段进行投标,为什么中标业绩作假行为屡禁不止?下面小编将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展开分析讲解!

10.jpg

一、中标利益的驱动

目前,我国已经从法律法规层面上保证了中标人必须通过招标来确定,这使得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更加规范,进入市场的项目数量也变得更多。对于实力雄厚、诚实的投标人来说,项目越多,公平参与的机会就越多,中标概率也相应增加。但是,一些没有实力、没有诚信的企业为了承接项目,开始想歪了,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伪造业绩,没有资质就借用资质,最终目的就是谋取中标,通过中标项目攫取利益,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

二、业绩造假的成本低,低风险高收益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电子招标投标,招标投标全过程基本实现电子化。投标人不再需要亲自递交纸质标书,投标时也不再需要递交资质证书和履约原件。电子招标投标不仅给投标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不诚实的投标人提供了机会。电子投标文件和履约证明材料都是电子文件,中标业绩造假者可以利用软件伪造公章、签名和履约材料。评标委员会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很难发现或识别履约欺诈行为,导致履约欺诈行为很容易通过评审,直至中标;即使发现或查处了欺诈行为,对造假者的处罚也只能是取消中标资格、计入不良行为记录、扣分或限制投标,仍可换单位继续参与投标并继续作弊。

三、取证难度大,查处耗时长,难以被查出

调查取证、线索核实和提取证据是查处业绩作假的难点。首先,作假的隐蔽性极高。评标过程是保密的,如果中标人的投标业绩不予公示,其他投标人就无法知晓中标人所提供的业绩情况,更无从知晓业绩的真假,而中标人又利用作假的业绩通过了形式审查。其次,在中标人候选公示中即使公示了业绩情况,但核实其真伪的难度很大。伪造的业绩发生地都呈规律性地远离投标地的边远省份,给业绩核实增加了难度。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为什么中标业绩作假行为屡禁不止?”的介绍,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招投标信息的朋友,请登录比地招标网查看!

【免责声明】比地招标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分享和传播, 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 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 考,并自行承担责任。
未登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