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您还未登录。成功注册登录后,将可查看更多信息
登录 立即注册 还未注册?
返回首页
分站:
河南 山东 北京 上海 江苏
更多

江西省“双一流”建设2019年度评估报告(南昌大学)

招标-其他 2020-01-22 纠错
业主 单位

联系电话:查看
代理 单位

联系电话:查看
  • 公告详情
  • 项目进度

正文

****省“双*流”建设****年度评估报告(****大学)
作者: 时间:****-**-** 访问量:
****省“双*流”建设****年度评估报告
****大学
(****年**月

****年,****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驱动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形成国家“双*流”计划世界*流学科建设、****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教育部和****省部省合建“*位*体”的建设布局,深入推进“双*流”建设和部省合建工作,学校各项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总体情况

(*)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流本科教育。****年,学校在“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本科生培养质量排全国第**名,较****年上升*位。第*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银*铜。学校普通类文、理科投档线首次同列全省高校榜首。硕士和博士录取率分别较去年增长*.**%和**.**%,在校统招研究生*.**余人。

*.队*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引智聚才工程。****年,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实现本校本土培养院士*的突破。学校全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名,柔性引进**名院士,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名,全职引进博士**名,招聘专职博士后科研人员**人。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比已达**%,具有*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占比提升至**%。

*.科学研究再上台阶。围绕提升内涵发展目标,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年,学校获批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个,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个。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奖*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等奖*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总量较****年增长*项。获批****基金***项、重大项目*项,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类国家部委级重大、重点项目**项,并首次成功申报人文学科海外项目。学校***世界排名前*%学科增至*个。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围绕增强社会贡献导向,积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年,学校成功申请为****省*大产业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及*大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先后与江钨集团、****铜业等**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智库研究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件;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方评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医学优势资源,第*附属医院象湖分院和第*附属医院红角洲分院正式运营,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省肿瘤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胸科医院成为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

*.国际合作创新局面。围绕开放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年,学校成功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与**余家中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食品营养与功能领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外专局资助出国培训项目,实现我校此类项目*的突破。目前,在校国(境)外学生人数已达到****余人。

(*)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年,****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到位*.***元。截至****年**月底,已执行建设资金约*.***元。

(*)学科建设的重点举措

*.发挥学科建设制度优势,加快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模式,探索构建以“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加快推动学科特区建设,加快落实学科特区在建设规划、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职称评审等方面自主权。通过实行学科特区制度,引导特区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带动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已凝练**个新型学科交叉研究方向。

*.推动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流学科建设。借助“双*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专项资金的连续支持,加快推动材料学科群和食品学科群建设,分期建设超高温材料研究领域和发酵工程研究领域的*个大型系列化实验装置。年内,*个大型系列化实验装置的建设方案均通过了教育部部省合建工作专项调研组的专家论证,并启动了首批大型设备采购和实验室装修改造等工作。

*、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建设*流本科教育。制定《****大学建设*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实施“*流本科质量提升工程”。****年,*个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经济学等**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等**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门。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项;获“全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优秀案例”*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项,包括唯**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际銮书院综合实验班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经验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首届毕业生**%以上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修订《****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工程、导师队*质量工程。****年,增列“网络空间安全”*级硕士授权点;新增电子信息、机械等*种专业学位种类,硕士专业学位种类达**个,提前*年完成“***”目标。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启动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高素质教师队*建设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出台《进*步加快聚才引智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全球招聘计划”,推行“核心教授+创新团队”人才引进模式,****年,成功举办第*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与**名青年学者签订了工作意向性协议,签约率高达**.*%。实施“****人才工程”和“优秀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年,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标志着学校领军人才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人作为全省唯*人选入选国家“*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入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激发人事改革活力。进*步健全制度建设,强化岗位管理,出台《****大学教职工年度考核指导意见》。大力构建立体化、下沉式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抓实“*站式”服务,协调解决他们在报账、采购、安居、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信息化服务,派出“人事专员”深入教职工和教学团队*线,现场收集人事人才意见建议,宣讲解答文件政策,为广大教职工提供贴身服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抓实人才队*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大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读本》,加强师德学习和师德教育。组织全校教师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实行师德师风“*票否决”制,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情况作为基本条件,加强人才引进的政治把关。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实现标志性成果再突破。学校重点建设发光新材料技术方向,包括高光效***黄光、绿光、红光、金黄光及其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等*项成果,经权威同行专家鉴定,*项为国际领先水平,*项为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多年来“黄光短板”这*困扰***界的世界难题,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该方向还获得中国照明学会颁发的中照照明科技创新奖*等奖。熊仁根教授团队关于钙钛矿分子铁电体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

*.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再提升。学校集合优势学科资源,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向省发改委申报*个省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建设专项投资项目和*个省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建设专项投资项目;国际领先的“硅基金黄光***”技术产业化项目成功落户临空区产业园,并推出了室内室外健康照明新产品;与国家级赣江新区临空组团共建了人工智能国际创新研究中心;重点聚焦铜产业,与鹰潭市共同拓展物联网(人工智能)+**、食品、医药、科教、医疗、文化旅游等合作领域,打造校地企合作典范;启动****大学“精准帮扶科技专家团”,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以洪*江教授为首稻渔工程团队,在全省建立近**个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辐射示范***余亩,助力合作企业年产值超***元,荣获****年度****省科技进步*等奖。在**月**日召开的****年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方评估启动暨培训会上,****大学获“先进集体奖”,学校尹利民教授获“先进个人奖”。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年,学校正式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备案主体单位,极大缩减了我校专利审查周期,全年共申请专利***项。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让广大教师在数据填报中少跑路、不跑路。与**个国家及省级*流建设学科(方向)负责人签订《****大学“双*流”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权责书》,最大限度的下放建设规划、资金支出、资金调配、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权限,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浓郁立德树人氛围。学习宣传王雨教授先进事迹,广泛开展“*爱”主题宣传教育,凝聚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思想共识,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刘涛、“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揭志刚、“全省模范教师刘国平”等在内的*批崇尚师德、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推进思政品牌建设,设立**个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完成**门“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立项,面向学生开展第*届**风华奖评选。创新工作模式,运用“*堂联动”新模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教育、红色文化与现代化传播方式相结合,建设红色文化馆,探索打造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沉浸式教学模式,新华直播、新华每日电讯以《**赋能高校思政课》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积淀校园文化底蕴。协同多部门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系列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推送校园文化作品**余件,报送的作品斩获全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评审活动第*名,在全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共和国成立**周年群众性歌咏比赛中荣获*等奖,在****年*省(区)青年舞蹈精英展演中获得金奖。组织完成**场“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和*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全省主题巡演工作。组织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校园文化评选活动。

*.弘扬学科优秀文化。学校倡导、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学术背景的文化交融,积极推广“多发光、少发热”的*流学科建设文化,营造重视人才培养、鼓励融合创新、宽容失败、乐于奉献、坚持不懈的学科氛围。国家硅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年****先进集体”。

*)国际合作交流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途径。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重大项目合作,实施国际化提升工程,已与**个国家的***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确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年,学校与国境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新增**份校际合作协议和项目协议;成为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外专局资助出国培训项目;承办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乌达雅纳大学旅游孔子学院,在日本、印度企业新建海外实习基地。

*.提高校际国际交流层次。加强与“*带*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成为“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及“欧亚-太平洋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学校成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通过了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被评为首批全国汉语水平***网考先进考点,获批成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入选高校。

*、制度建设

(*)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研究出台了《中共****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办法》,推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全年,围绕学校“作示范、勇争先”工作新定位,聚焦“双*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立德树人工作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完善内部治理。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修订《****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出台《****大学*级教代会实施办法》,完善信访协调落实机制、定期通报制度和研判提醒制度,推进大学治理体制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年,学校获得了全国节能优秀示范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项目建设**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健全“双*流”建设管理制度。坚持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流学科建设,完善学科特区运行制度,出台《****大学学科特区管理细则》及系列文件,加速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位*体”的科教融合体。****年,落实学科特区岗位绩效政策,与光伏新材料技术方向签订企业化运行约定,实现该方向团队企业化运行。

(*)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大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突出教育教学业绩,重视社会服务考核,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引领作用。推进岗位聘任制度改革,让岗位“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最终形成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激发教师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积极性。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素质的第*标准。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绿色通道。贯彻破“*唯”要求,以突出品德、能力、水平、贡献为导向,为海外引进的特别优秀、具有潜力的青年高层次人才开辟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绿色通道,组织特别评审委员会进行单独评审。落实《学科特区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聘)管理办法(试行)》,完成****年度学科特区职称评审,共评选推荐正高*人,副高*人。

*、问题清单

(*)主要困难和问题

*.缺少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性人才。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学科方向的选择。方向选对了,资源配置好(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坚持若干年,就能做出实质性、创造性贡献。目前学校,缺少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性人才,多数方向处于跟跑地位、尚未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流的格局。

*.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打破学科边界、学科交叉融合的学部制刚刚建立。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面临意识不强、机制尚未健全、交叉学科带头人缺乏、校院*级管理不够到位等现实问题,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仍显滞后,多数学科内部组织运行机制未得到根本改善,尚未形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学科面临专业综合实力不强、与地方主导产业契合度不高、优势学科集群还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现实问题,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阻力较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亟待改进,“重学术轻服务、重论文轻转化”的思想观念仍旧比较普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

(*)下*步思路举措

*.创新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方*计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有目标的支持培育优秀中青年教师,着力建好“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青年俊才”*支队*;通过理顺人才“引育用留”关系,做好人才成长制度设计,实施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的创新建设,建成*支适应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高水平“*栖”人才队*。

*.营造*流学科优化协同的生态系统。大力开展*流学科建设,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重点突破,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优化学科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以“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学科分类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制度;界定清晰学校、学部、学院、国际创新研究院、学科特区、独立研究机构(学科)等之间的边界和职能;通过转变学科建设观念,推进重大项目平台建设,打造学科交叉育人平台,完善交叉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强化学科资源统筹,有序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实现*流学科可持续发展。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面向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改进评价和奖励制度,创新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健全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培育科技应用研究团队,健全科研人员服务地方需求的常态化机制,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学科特区”制度,建成国际化创新平台,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增强智库咨询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
展开全文

推荐公告

更多
点击右上角的···,即可分享该项目给好友
知道了
知道了